葱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ōng lóng,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本义:
形容草木青翠茂盛,如“春意葱茏”“树木葱茏”。
引申义:
可形容事物繁密茂盛的状态,如“烟雨蒙蒙,山色葱茏”;也可表示浓厚、旺盛、美好、朦胧的意境,如“历史的长河奔涌葱茏”。
二、词性及用法
形容词:作定语或谓语,如“春意葱茏”“山色葱茏”。
副词:修饰动词,如“葱茏生长”。
三、出处与例句
古诗文引用 晋·郭璞《江赋》:“涯灌芊萰,潜荟葱茏。”(形容江边植被茂盛)
刘禹锡《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山色葱茏丹槛外,霞光泛滟翠松梢。”(描绘山川景色)
元稹《莺莺传》:“遥天初缥缈,低树渐葱茏。”(表现春日树林的朦胧美感)
现代应用
自然描写:
> 雪后初晴,原野葱茏一片,仿佛铺就绿色绒毯
> 浮花浪蕊间,几只蝴蝶游离于葱茏花木之上
比喻手法:
> 她的微笑如春日葱茏,温暖而治愈
> 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如同古老森林般葱茏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葱郁(青翠茂盛)、苍翠(深绿)、碧绿(鲜艳绿色) 反义词
综上,葱茏通过描绘自然景致,传递出生机与美好的意象,是汉语中极具画面感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