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故事典故包括:
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小时候聪明且注重兄弟礼仪。一次吃梨时,他总是拿最小的梨子,把大的留给哥哥们。这个故事体现了他年幼时就懂得的兄弟礼让和团结友爱的道理。
程门立雪:
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一次,他们冒着大雪在程颐门前等待,直到雪积了一尺多厚。这个故事表现了他们对师长的尊敬和求学的诚心。
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在桥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让张良去捡,并让他给自己穿鞋。张良恭敬地照做,最终赢得了老人的认可和帮助。
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一次孔子问他关于圣贤的道理,曾子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这个故事表现了曾子对老师的尊敬和求知的态度。
列宁让路:
列宁下楼时,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遇到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列宁主动让女工先过,自己则靠在墙边等待。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作为伟人的谦逊和礼貌。
孔子尊师:
孔子向老子请教礼仪问题,亲自前往老子的住处,毕恭毕敬地向老子行礼,虚心求教。这个故事展现了孔子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明礼仪的重视。
这些故事典故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还传递了尊师重道、团结友爱、谦逊礼让等重要的文明礼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