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自幼勤奋好学,广泛涉猎各类书籍,通过深入阅读和广泛研究,成为后世敬仰的学问大家。
顾炎武的读书故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勤奋苦读:
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他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最终成为一代大学者。
认真做笔记:
顾炎武对待读书的态度非常恭谨、认真。每读完一本书,他都会认真做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
温故而知新:
顾炎武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他给自己规定每天温书两百页,不温习完绝不休息,真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透彻理解了所读书的内容。
广泛阅读:
顾炎武不仅深入钻研儒学经典,还广泛阅读历史、地理、天文、兵法等各类知识。他认为读书是积累知识、拓展思维和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
实地考察:
顾炎武经常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著书跟随自己。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顾炎武对读书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通过勤奋学习和广泛阅读所取得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