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和经典语录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是他们共同提及或高度相关的核心思想与语录整理:
一、核心思想
仁与义的追求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孟子则强调“仁政”和“义利观”,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也”。
道德修养
孔子主张“修己以安人”,孟子以“养浩然之气”为核心,认为道德修养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政治理想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主张通过仁政实现天下太平。
二、经典语录
《论语》中的孔子语录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述而》)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孟子》中的孟子语录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告子下》)
-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上》)
- "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下》)
-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告子下》)
三、思想关联
一脉相承: 孟子被司马迁称为“述仲尼之意”,其思想体系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仁政、人性论方面有更深入的探讨。 核心概念
以上内容综合了《论语》《孟子》等经典文献,涵盖两人共同关注的政治、伦理、教育等领域,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连续性与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