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对吴郎借故的态度是 劝告与批评并存的。他既通过诗歌劝告吴郎要体贴穷苦人,又隐晦地批评吴郎的行为。
具体来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吴郎禁止寡妇打枣行为的不满,并通过描绘寡妇的困境和恐惧心情,劝告吴郎不应干涉她的行为,反而应该表示亲善,使她能够安心打枣。同时,诗人也通过诗歌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出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此外,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如用“呈”这个敬词来表达对吴郎的尊重,借妇人之口指出社会根源,以及通过对比吴郎的行为和穷苦人的生活状况,来强化他的劝告和批评。
因此,可以说诗人对吴郎借故的态度是既劝告又批评,旨在通过诗歌传达出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