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式有所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萌芽期
企业开始意识到员工能力需要提升,尝试通过外派员工参加公开课或购买线上课程进行培训。
培训预算有限,主要依赖于外部资源,培训效果难以评估。
混乱期
企业培训预算增加,开始寻找不同机构的讲师进行授课。
培训内容可能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学员参与度不高,培训效果不理想。
入门期
企业发展迅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培训开始注重实效,不再随意采购课程。
企业开始与专业机构合作,导入项目,打造精品学习项目,重视学习转化。
成长期
企业进一步成熟,要求提升管理水平,开始导入咨询项目,完成企业上层的建筑如战略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培训走向体系化,培训内容更加系统和深入。
成熟期
企业管理走向精细化与持续改进,培训形成自己的体系,有些企业甚至发展成企业大学。
培训与企业的持续发展相辅相成,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人才培养阶段划分方法:
三阶段划分:
希望计划:针对刚毕业的人才。
启航计划:针对新入职的人才。
续航计划:针对在职人才。
四阶段划分:
学习阶段: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培训完成。
见习阶段:观察前辈行为,通过师徒制完成。
实习阶段:在新岗位实践,展示能力。
胜任阶段:实习期结束后,具备胜任力的新晋人才。
五阶段划分: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
这些阶段划分方法各有侧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