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 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名称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这个时期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此外,清明节还与一些历史人物和传说有关,例如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期间,其忠臣介子推因不愿接受封赏而隐居深山,后因晋文公放火烧山而葬身火海。后人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义,在寒食节这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凉食,后来寒食节与清明节逐渐合并为一个节日。
综合来看,清明节是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节日,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主要习俗包括扫墓祭祖、踏青等,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