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所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工作人员管理
医师、护士和药房人员等卫生技术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管理。
按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不超范围执业,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病例或确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处理、医院感染管理、免疫接种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
药品管理
购进药品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禁购进和使用假药、劣药和质量不合格的药品。
必须从具有合法药品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严禁从私人或证照不全的单位购进药品。
购进药品要有合法票据并建有真实完整的药品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严禁使用过期失效药品、霉烂变质药品。
医疗文书管理
应当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适应的门诊日志、处方、门诊病历等医疗文书。
医疗文书应详细、完整,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诊疗室管理
诊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所有物品放置规范整齐,确保良好的候诊环境。
诊疗室内的器械物品应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无菌物品需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者重新灭菌。
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按国家规定用浓度400ppm优氯净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医疗废物管理
配备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使用专用运送工具,防渗漏、防遗撒,将废物收集送至贮存地点。
医用垃圾、输液器、注射器需毁形处理后,用浓度400ppm优氯净浸泡,能焚烧的应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消毒后集中填埋。
人员行为规范
注意仪容仪表,上班不配戴手饰、不穿拖鞋、响底鞋、高跟鞋。
交接班要准时,并且要交接清楚,点清备用物品。
中夜班要打扫治疗室、护士站,保持环境整洁。
不得脱岗、串岗,上班时间服从上级领导分配,不得推脱责任。
其他管理规定
严格执行首科首诊负责制,规范书写门诊病历、处方、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申请单及特殊检查协议书。
医师应认真检查病员,科学、合理用药,尊重病员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诊室应配备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械,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这些规章制度旨在确保诊所的医疗质量和安全,预防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各诊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