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的小知识包括以下几点:
“防溺水,做好四不要”
不私自下水游泳,必须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进行。
不要擅自约伴游泳,避免在危险情况下互相施救。
不去不熟悉的水域,包括深水、冷水区、污染水域等。
不要盲目施救,遇到溺水情况应大声呼救或寻找救生人员。
身体患病者不宜游泳
中耳炎、心脏病、皮肤病、肝肾疾病、高血压、红眼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以及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无力时不宜游泳。
游泳前准备活动
通过跳跃、慢跑使身体发热但不出汗至2-4分钟。
做徒手操,活动各关节、韧带及肌肉。
入水前用冷水淋浴一下,以适应水温。
水中抽筋及处理方法
手指抽筋时,可以尝试深呼吸后屏气,抓住抽筋的脚趾,用手向反方向伸展。
下肢抽筋时,用力蹬腿或做跳跃动作,或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并呼叫同伴救助。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保持冷静,放松身体,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
如果身体下沉,可将手掌向下压,尽量让鼻子、嘴巴露出水面,保持呼吸。
在水中突然抽筋时,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
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
大声呼救,叫更多的人来帮忙。
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木板、救生圈等救人。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保持呼吸通畅,并进行心肺复苏。
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
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其他注意事项
游泳前不宜吃得过饱或过饿,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
游泳时不要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不要互相打闹。
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应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通过掌握这些防溺水的小知识,可以有效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保护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