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前三则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及时去实践,不也很令人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令人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释: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也。”
解释:
孔子说:“满口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的伪善神色,这种人是没有什么仁德的。”
这三则主要反映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为人处世和道德修养的观点。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第二则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自我反省,第三则则警示人们要警惕虚伪和表面功夫,真正具备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