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和华生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研究方法和观点存在显著差异:
理论基础的差异
巴甫洛夫:他是经典条件反射的创始人,认为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非常大,人的行为是可以被塑造的。巴甫洛夫强调通过刺激和奖励来达到行为的塑造,并关注动物和人的行为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华生:他是结构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的重要性。华生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或心理状态,并采用实验室设备来研究人的感知和认知过程。
研究对象的不同
巴甫洛夫: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别是通过条件反射实验来探究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
华生:主要研究人的意识和感知过程,尽管他也进行了动物行为的研究,但他的重点在于通过条件反射法研究动物行为和人的情绪反应。
实验方法的不同
巴甫洛夫:使用条件反射实验,通过刺激和奖励来塑造动物行为,例如他的狗实验。
华生:采用严谨的实验方法,使用实验室设备来研究人的感知和认知过程,例如他的“小艾伯特”实验。
研究视角的不同
巴甫洛夫:从行为的角度研究问题,认为行为是可以被塑造的。
华生:从意识和感知的角度研究问题,认为人的意识和感知过程非常重要,并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
对条件反射的不同理解
巴甫洛夫:非常重视动物和人的行为同神经系统的关系,通过条件反射研究大脑皮层和皮下的活动,并认为人和动物都拥有第一信号,但人还拥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语词。
华生:混淆了人和动物的界限,抹煞了人类思维的特点,并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条件反射的产物。
综上所述,尽管巴甫洛夫和华生都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们在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实验方法和研究视角上存在显著差异。巴甫洛夫侧重于经典条件反射及其在神经生理学中的应用,而华生则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并否认意识和主观世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