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汨而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ǔ gǔ ér chū,主要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本义 形容液体(如水)连续不断流动的声音或状态,如溪水奔涌、泉水涌出等。
引申义
比喻文思奔涌(如“笔下汩汩而出”);
形容说话滔滔不绝;
在特定语境中可引申为事物连续出现或发展(如“问题汩汩而来”)。
二、用法特点
状中带声: 通过拟声词“汩汩”模拟水流声,增强画面感,如“江水汩汩而出”; 多用于文学表达
可与其他动词搭配:如“思绪汩汩而出”“泪水汩汩而下”。
三、示例
自然景观
“晨雾缭绕中,山间溪水似帛锦,涛涛不尽的汩汩而出。”
文学修辞
“他思路清晰,文章写作时灵感如泉涌,文字汩汩而出。”
情感表达
“听到悲伤消息,泪水顺着脸颊汩汩而下,无法抑制。”
四、相关辨析
与“汩罗江”的混淆:
“汨”与“汩”仅右半部分不同,前者指水名(汨罗江),后者多形容水流湍急(如“汩汩流沙”)。需结合语境区分使用。
综上,“汨汨而出”以生动的拟声描绘液体流动状态,兼具具象与抽象的表意功能,是汉语中富有表现力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