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评课标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心理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针对性强;活动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检测,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体现目标确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活动设计
活动导入自然亲切,能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建立安全信任的团体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活动环节紧扣主题,层层递进,自然流畅。
活动形式多样化,体现动感,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
教师素质
教师能够较熟练地驾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融入活动之中。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炼、幽默,点评及时、到位,能为学生创设心理相容的良好氛围。
参与度与体验
面向全体,兼顾个别,能关注和调动自卑、内向的学生参与活动。
学生表达出了内心的真情实感,“情”的因素挖掘深,具有感染力。
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参与活动,并能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感悟。
教学效果
完成预设教学任务,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不同层次学生都学有所得。
学生能普遍体会到学习与成功的快乐,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
创新与反思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善于将知识迁移,善于想象和创造。
在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参与面广,情感投入、兴趣浓厚、体验深刻,能有较多的自我开放和经验分享。
师生关系
师生平等、民主,氛围宽松、自然、真实,师生互动默契、融洽。
这些评课标准可以帮助评价者全面、客观地评估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