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习俗:贴春联、守岁、放鞭炮、拜年。
《除夜》(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习俗:守岁。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习俗: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灯。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习俗:同上。
三、清明节(公历4月4-6日)
《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习俗: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放风筝。
《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习俗:寒食禁火、扫墓。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日赐衣》(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
《七夕二首·其二》(吴文英):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习俗:乞巧、赛龙舟、赏星空。
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六、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吴文英):记前度、刘郎曾赋。应念岭海经年,玉枕纱厨,冷落清秋节。
习俗:乞巧、赏星空、穿针引线。
七、其他节日
元宵节:《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寒食节:《清明》(杜牧)。
这些古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