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xiǎo xīn yì yì,本义指严肃恭敬的态度,现多用于形容言行举止极为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本义:
原指严肃恭敬的态度,如《诗经·大雅·大明》中“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引申义:
现多用于形容做事谨慎,如“他小心翼翼地捧着花瓶,生怕打碎”。
二、结构与用法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四个叠字组成,强调动作的细致与审慎。
用法: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例如:
作谓语:“她小心翼翼地完成了任务。”
作定语:“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
作状语:“他小心翼翼地跨过马路。”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一丝不苟、谨小慎微、谨言慎行。
反义词:粗心大意、漫不经心、毛手毛脚。
四、出处与演变
出处:最早见于《诗经》,是周代文献中表达恭敬之心的经典用词。
演变:随着语言发展,其含义从宗教仪式中的虔诚态度扩展为日常生活中的审慎行为,但内核的“谨慎”特质始终未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心翼翼”是一个兼具古典底蕴与现代应用价值的成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微妙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