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深化 素质教育。
中小学深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强德育、科学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具体包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通过课程、活动、仪式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公民意识教育:
培养学生的公民美德和社会公德,增强国家认同感和遵纪守法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
引导学生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课程建设、场所建设和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
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增强网络责任意识。
改进课程育人: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推动学科统筹和课程教学管理。
改进实践育人: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
改进文化育人:
挖掘地域历史文化传统,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传播主流价值。
改进管理育人: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明确育人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
将德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工作计划,保障德育工作经费。
强化协同配合:
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推动家庭教育。
完善督导评价:
将中小学德育工作纳入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督导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这些措施旨在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