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寓言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激发兴趣:
通过形象有趣的导入设计、诙谐幽默的朗读示范和身临其境的模拟表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融入课文,唤起学习的热情。
理解寓意:
引导学生充分通读全文,从课文的多个方面思考寓言的寓意,特别是从题目处感知寓意,因为有些寓言题目本身就是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
深挖内涵:
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寓言故事当中的内涵,展现其中丰富的哲理,使学生理解故事中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并引导学生有从故事艺术形象里挖掘出现实生活中实例的能力。
丰富文化:
在讲解寓言故事深刻内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它所包含的文化成分,让学生对故事的文化底蕴做初步的了解,从而对整篇寓言故事形成自己较为深刻的认知情感。
指导疏通文意:
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引导学生读书讨论,体会人物的想法和情感,把握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结合生活实际:
体会蕴涵道理,通过具体情景中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在自主实践中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并由浅入深进一步理解课文背后的道理。
朗读指导:
朗读要有层次感,感受处理要细腻,要运用思想和感受去体会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形象传神地表达角色语言,使声音形式富于变化。
促进思维发展:
引导学生关注对话,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并揣摩说话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创设真实情境:
构建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并在自主实践中逐步理解文章内容。
思辨性培养:
高年级选文强调思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让学生透过语言表层来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在推理、对比等深度思考中领悟寓意。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学寓言教学,不仅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还能引导他们体会其中的哲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