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尝试的感动中国人物事例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这位被誉为科技界巨擘的科学家,在1955年历经艰难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不仅组织领导了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还做出了卓越贡献,使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得以迅速发展。钱学森的事迹体现了“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精神,他被誉为知识的宝藏和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为中国制造催化剂
闵恩泽,这位科学家在上世纪60年代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他还进入了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将催化剂科学技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闵恩泽的事迹彰显了他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的精神,他被誉为“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苏炳添:亚洲飞人
苏炳添,这位亚洲飞人、中国短跑男神,在短跑事业上不断尝试和改变,从起跑技术和前半程跑法的改变到重点训练特定距离的途中跑技术,最终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以9秒99的成绩站在百米决赛的跑道上,展示了“敢为人先、不断超越、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苏炳添精神”。
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这位古代科学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尝试不同的材料和工艺,最终成功制造出了轻便、易书写且成本低廉的纸张。这一伟大的尝试不仅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爱迪生:发明大王
爱迪生,这位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尝试了超过一千六百种材料,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灯丝材料,让人类迎来了光明。
屠呦呦:研究青蒿素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面对诸多困难,不断尝试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全球抗击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江大学学生:英勇救人
2009年,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40多名同学在湖北荆州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时,奋不顾身地救起了两名落水儿童。其中,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因救人后体力不支不幸牺牲,他们的英勇行为感动了无数人。
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实现飞天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嫦娥一号”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他们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之梦。
这些人物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他们敢于尝试的精神,还彰显了他们无私奉献、勇攀科技高峰的品质。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卓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