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空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反映社会心理,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导向。舆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认知的局限性、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为操纵等。
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舆论有不同的解释:
李普曼的观点:
李普曼认为,由于客观障碍和主观障碍,公众很难清楚了解所有的事,舆论是公众对于事物的理性认识。他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舆论并不足以作为决策参考的重要标准。
诺依曼的观点:
诺依曼认为,舆论的形成不是社会公众的“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意见气候”的压力作用于人们惧怕孤立的心理,强制人们对“优势意见”采取趋同行动的非合理过程。他强调,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多数”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的或人们感觉中的“多数”或“优势”的意见,通过人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行为。
郭小安的观点:
郭小安将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重新定义为:特定群体或机构围绕泛公共议题以各种方式开展的关注、表达与聚集活动,体现出情感倾向的一致性。
综合来看,舆论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是社会评价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公众的公开表达,反映出社会对某一问题的共同看法和态度。舆论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认知、信息传播和社会环境等。在不同的理论框架下,舆论的定义和形成过程有所不同,但其核心都是公众对某一社会公共事务的公开意见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