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虎视眈眈:
形容人贪婪或凶狠地注视着。
虎毒不食子:
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虎毒虽猛,亦不食其子。
如虎添翼:
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藏龙卧虎:
形容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力量。
马马虎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粗枝大叶。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非常快,贪婪而且粗鲁。
调虎离山:
比喻用计谋将对方引离其防守之地。
生龙活虎:
形容人活泼矫健,精力充沛。
骑虎难下:
比喻做事情进行到中途,迫于形势不能停下来,只好干到底。
虎头蛇尾: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全无。
狐假虎威: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养虎为患:
比喻纵容敌人,后患无穷。
龙争虎斗:
形容双方力量相当,斗争激烈。
谚语
虎不怕山高,鱼不怕水深。
牛不怕,虎不怕,只怕苍蝇飞上又飞下。
放虎归山,自找麻烦。
一山不容二虎。
老虎屁股——摸不得。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
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打虎要有胆力,捉猴要有智慧。
山助虎威,虎增山威。
虎死不变形,狼死不改性。
真朋友,同打虎,同吃肉;假朋友,见利来,见害走。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古诗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唐·李白《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刘向《虎求百兽》。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天马来出月支窟,背为虎文龙翼骨。—— 李白《天马歌》。
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李贺《秦王饮酒》。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王维《老将行》。
这些成语、谚语和古诗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们对虎这种动物的敬畏、赞美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