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孝亲的古代故事如下: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他非常尊敬老师程颢和程颐。在程颢去世后,杨时继续拜程颐为师,并在一天大雪中,为了请教问题,他和同学游酢在程颐门外等待,直到雪积了一尺多深。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尊师重教的典范。
啮指痛心
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百里负米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便经常背米回家给父母吃,这个故事体现了他的孝心。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他遇到一位老人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让他捡起来穿上,经过几次考验,老人最终传授给他兵书。这个故事体现了张良尊师重道的精神。
魏昭侍师
东汉时代的魏昭,童年求学时拜郭林宗为师,非常尊敬老师,甚至派奴婢侍奉。郭林宗体弱多病,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这个故事展示了魏昭对老师的尊敬和孝顺。
子贡庐墓
子贡是孔子的杰出弟子,孔子死后,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表达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这个故事被后人传为尊师孝道楷模。
岳飞祭师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周同去世后,岳飞每到初一、十五都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岳飞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成为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汉明帝尊师
汉明帝刘庄非常尊敬他的老师桓荣,继位后仍尊桓荣以师礼。明帝曾亲自到太常府请老师坐轿进宫讲学,并在老师生病时亲自慰问和看望。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
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代尊师孝亲的传统美德,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