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是一个汉语贬义词,主要用于形容人的语言或行为恶劣、不道德。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性:
形容词,现多用于贬义语境,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行为特征:
包括欺骗、陷害、暗中使坏等,如“卑鄙小人”“卑鄙行径”。
二、词义演变
古义:
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的人,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臣卑鄙,猥自枉屈”。
现代含义:
逐渐演变为形容行为粗俗、道德沦丧,如“卑鄙手段”“卑鄙无耻”。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无耻、龌龊、下流、下贱。
反义词:高尚、尊贵、光明磊落。
四、典型用法
形容人:如“这个卑鄙小人背地里陷害他人”。
形容行为:如“他的卑鄙行径遭人唾弃”。
五、补充说明
“卑鄙”常与“卑劣”等词混用,但“卑劣”更强调行为的极端恶劣程度,如“卑鄙恶劣”。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通过比喻手法强化贬义,如“卑鄙的嘴脸”。
综上,“卑鄙”主要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违背道德的行为,兼具贬义和情感色彩,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