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鸟不飞则已

时间:2025-03-28 03:47:58 忧伤文案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成语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原文是淳于髡通过“大鸟”的比喻劝谏楚庄王的故事中提到的。

具体背景

故事主人公

淳于髡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谋士,他以隐喻的方式向楚庄王进谏。楚庄王在位初期沉迷享乐,朝政混乱,淳于髡以“大鸟”自比,劝其隐忍等待时机。

典故核心

淳于髡问楚庄王:“国中有大鸟,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楚庄王回答:“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后来果然在三年后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补充说明

争议的起源

虽然成语广为人知地与楚庄王关联,但最早记载其实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郑玄注引《史记》时将“楚庄王”改为“齐威王”,可能是后人对典故的误传。

相关历史人物

齐威王在位期间也以“一鸣惊人”著称,他通过整顿朝纲、强化军队,使齐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综上,该成语最初见于《史记·滑稽列传》,但具体典故涉及春秋楚庄王和战国齐威王两位君主,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