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名句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自诸葛亮《后出师表》,原指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兴复汉室、统一中原而勤勉终生,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成为后世忠臣的座右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以磅礴气势表达为民族大义牺牲生命的决心,"丹心"象征忠诚与牺牲精神。
二、其他相关诗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开篇即显英雄气概,体现古代文人对国家危亡的担当。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以临终嘱托表达对国家统一的执着信念,悲壮中透出刚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借石灰自喻,彰显为正义事业牺牲自我的精神。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追忆诸葛亮未竟之业,感慨壮志未酬的遗憾,隐含对忠诚的赞颂。
三、补充说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虽多用于形容奉献精神,但常被引申为对国家或理想的执着追求。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体现普通士大夫的爱国情怀,与帝王将相的"鞠躬尽瘁"形成互补。
这些诗句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为国尽瘁的精神内核,既有个体英雄的壮烈,也有集体担当的悲壮,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