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蜂”的古诗,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罗隐的《蜂》,全诗如下: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诗意解析
前两句: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通过对比平地与山尖,展现蜜蜂不畏艰险、无处不在的勤劳形象,象征其采集花蜜的执着与奉献精神。
后两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以反问形式揭示蜜蜂劳动成果被人类享用的现实,隐含对劳动人民被剥削的同情与批判。
二、创作背景
罗隐此诗借蜜蜂采蜜的本能,隐喻社会现象,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关怀。其一生仕途坎坷,屡试不第,诗中亦流露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三、同类作品对比
郑板桥《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与罗隐诗句意境相似,但更侧重奉献精神,未涉及社会批判。
王驾《雨晴》: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以蜜蜂、蝴蝶的视角,侧面烘托春意,与罗隐的直白抒情形成对比。
四、文学地位
罗隐的《蜂》是唐代咏物诗的典范,通过自然现象引发哲理思考,被后世广泛传诵,常作为教材解读劳动与奉献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