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文明礼仪规则十六条如下:
课堂礼仪
上课时,学生应在课前做好准备,端坐恭候老师到来,欢迎老师授课。听到上课铃声后,学生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在课堂上,学生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待老师点到名字时方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大方,声音清晰响亮,并使用普通话。
下课时,听到下课铃声,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弄出声响。下课时,全体同学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方可离开。
服饰仪表
学生穿着应整洁、得体、协调、朴素、大方,不得穿奇装异服或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时装。平时穿着应得体,参加升旗仪式和重要集体活动时应穿校服,并佩戴校徽。
男生应理学生式或西装式头发,不留长发(两侧头发不遮住耳朵,前额的头发不超过眉毛)和胡子;女生扎辫子或剪童花头、短发,不留披肩发。男女同学均不得烫发、染发,不得化妆。
到校应穿皮鞋或运动鞋,不得穿拖鞋、高跟鞋(一般不超过2厘米)、冰鞋等不适合在校穿着的其他鞋子。
尊师礼仪
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遇到老师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好!校长好!”。
学生进入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学生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不应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要尊重老师的习惯和人格。
同学之间礼仪
同学之间应注重礼仪礼貌,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
同学之间应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背后说人坏话。
言谈举止
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表情自然,动作大方。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面带微笑,语速适中。
在校园内行走时,靠右行走,不勾肩搭背,不多人结伴行走。
餐桌礼仪
用餐时应保持安静有序,不浪费粮食,不剩饭菜,主动归放餐具。
集会礼仪
参加集会时,应按时到场,保持安静,不迟到、不早退。进入集会场地应听从指挥,口令,集会结束应服从安排,先后有序。上下楼梯时不乱挤、不抢道。
参加升旗仪式时,衣着整洁,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唱国歌时应严肃、准确、声音洪亮。
交规礼仪
骑自行车进出校园大门时应推行,不闯红灯,不逆行。
公德礼仪
遵守公德,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践踏绿地,不在校园内吸烟、喝酒或将烟酒带到学校。
礼仪用语
使用好礼貌用语,如“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
体态语言
使用好体态语言,如微笑、鞠躬、握手、招手、鼓掌、起立等。
尊老爱幼
对待老、幼、残和军人,行走让路,乘车让座,购物让先,尊重帮助残疾人。
诚实守信
不撒谎、不欺骗,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尽力做到。
爱护公物
爱护校舍、公物,不损坏任何设施,不在课桌上乱写乱画。
独立自强
养成独立、自强的品质,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拖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