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辟地 原文: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出处:《三五历纪》
女娲补天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出处:《淮南子》
刑天 原文:
刑天舞干戈。
出处:《山海经》
夸父逐日 原文: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出处:《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 原文: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出处:《淮南子》
后羿射日 原文: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喜,乃命羿射九日,留一日。
出处:《淮南子》
精卫填海 原文: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出处:《山海经》
嫦娥奔月 原文: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妲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喜,乃命羿射九日,留一日。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出处:《淮南子·外八篇》
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还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