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破人亡哀鸿遍野的解释?

时间:2025-03-24 13:01:42 忧伤文案

“家破人亡”与“哀鸿遍野”是两个相关联的成语,分别从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描绘了灾难性的社会现象。

一、家破人亡

基本含义

指家庭破产、人口死亡,形容家庭因灾难(如战乱、疾病、饥荒等)而完全毁灭的惨状。

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师曰:‘家破人亡,子归何处?’”。

近义词

- 流离失所:因灾荒战乱等而流转离散在外。

- 饥殍遍野:形容因饥寒而死的人到处都是。

反义词

- 安居乐业:形容人们生活安定,职业有常。

-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二、哀鸿遍野

基本含义

原指悲鸣的大雁布满原野,现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常用于形容战乱、饥荒等灾难后的悲惨景象。

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近义词

- 啼饥号寒:形容极度饥饿和贫困的悲惨境遇。

- 饥殍载道:与“哀鸿遍野”类似,但更强调因饥寒而死。

反义词

-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职业有常。

-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三、两者的关联

社会背景:

两者常同时出现于描述战乱或大灾后的社会景象中。例如,战乱导致家园被毁(家破人亡),同时引发大规模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情感色彩:均属贬义成语,通过具象的自然现象(大雁哀鸣、田野荒芜)反衬人类社会的悲剧性。

综上,“家破人亡”侧重个体家庭的毁灭,“哀鸿遍野”则侧重整体社会层面的动荡与苦难,两者共同勾勒出灾难性事件的多维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