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故事名称有以下几个:
孟子和孔伋的故事: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孟子的老师。孟母为了让儿子有一个读书的好环境,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做了孔伋门人的邻居。孔伋门人就这样成为了孟子的老师。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这个故事反映了孟母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孟子的期望。
五十步笑百步:
这个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也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孔子学琴: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体现了孔子对音乐的痴迷和坚持。
义利之辩:
孟子与弟子讨论义与利的问题,强调君子应重义轻利。
实验欹器:
孔子通过实验欹器,说明事物的发展有其自然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颜回好学:
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以好学著称,体现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
孟子杀猪:
孟母承诺给孟子吃猪肉,为了不失信自己的儿子,尽管家里的钱不多,但还是实现了自己对儿子说过的话。
孟母断织: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割断织布机上的经线,警喻孟子辍学。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在周游列国期间,尽管遭遇困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
子见南子:
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子路对此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欣赏到了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并深受感动,以至于连续许多天吃肉都没有味道。
安富尊荣:
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君子居住在某个国家,如果君主重用他,就会感到安定富有并保持尊荣。
彼一时此一时:
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到,君子不会怨天尤人,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情况和机遇。
这些故事和成语不仅反映了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和行为,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