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意识是指 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责任,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它包括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培养责任意识的方法包括:
加强自我责任心:
认真负责地工作、学习、锻炼,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事业合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加强工作责任心:
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提升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诚信守诺、认真学习、忠于职守等六大要素。
加强社会责任心:
讲公德、守规则,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纪,对社会负责,爱护环境,保护自然,对人类生存各种条件负责。要洁身自好,要努力学习,要尊重和孝顺长辈,要关心和爱护老人,要尽职尽守。
采用民主的教养方式:
让孩子知道“我是家中的一分子”,强化孩子是家中“一分子”的意识,让他们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从身边小事做起:
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务,让他们在家庭岗位上感受责任的分量,完成好了给予表扬鼓励,失责时应给予批评和惩罚,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强化对他人和周围环境的责任心。
学校教育:
学生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教师应抓住各种教育资源、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加强家校沟通,培养责任感。
正面教育:
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逐步培养起个人的责任意识,使其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积极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