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管理是一种特殊的防疫措施,主要用于在疫情传播风险较高时快速控制疫情扩散。其核心目标是通过限制人员流动和活动范围,配合大规模核酸检测,尽快排查感染者并切断传播链。具体适用情形和特点如下:
一、适用情形
疫情传播指标超标 当社会面新增病例数连续超过每日阀值(如每天新增超过1例)或新增病例数持续高于100例,且传播风险显著加大时,需启动静默管理。
防控措施升级
在常规防控措施无法有效遏制疫情时,通过静态管理实现更严格的管控。例如,当社区传播链出现明显扩散趋势时,需通过限制流动和聚集来阻断传播。
二、核心措施
静默管理包含三个“暂停”和三个“不”:
三个“暂停”
除防疫工作人员外,所有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居家办公;
除重点企业、民生保障类企业外,所有经营性场所暂停营业;
除农贸市场、商超、药店、医院等必要场所外,其他商户停运;
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停运。
三个“不”
居民不聚集、不流动、不出门;
停止非必要消费(如快递、团购);
限制快递、网约车等非必要服务。
三、管理目标
通过“静下来”的阶段性措施,配合大规模核酸检测,快速锁定感染者并实施隔离,从而实现“动起来”的精准防控。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旨在缩短病毒传播周期,降低社会面感染风险。
四、持续时间
静默管理的时长因疫情严重程度和防控效果而异,通常为 3-7天。具体解除时间需根据疫情监测数据、核酸检测结果及防控措施效果综合判断。
五、特殊说明
区域范围:
通常针对疫情高发区域或传播链活跃区域实施,不同城市、社区的管控措施可能有所差异;
豁免人群:包括医护人员、防疫工作者、保障民生企业员工等必要人员。
静默管理是疫情严重时期的应急措施,需在专业机构指导下科学实施,以平衡防控效果与社会运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