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百年名校的精神核心,其内涵与历史背景可概括如下:
一、校训出处与历史沿革
原始出处 该校训出自《礼记·中庸》第十九条:“博学也,审问也,慎思也,明辨也,笃行也。” 孙中山于1924年将其作为广东大学(后更名为中山大学)的校训。
历史演变
1924年,孙中山在广东大学创立时首次提出;
1994年,经校办、党办、宣传部高教研究室讨论,校史编纂组确认仍以原训词为最佳表述。
二、核心内涵解析
博学
强调广博学习,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社会实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审问
倡导审慎质疑,通过不断追问解决知识疑难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慎思
提倡周密分析,权衡利弊后做出理性判断,避免盲目跟从。
明辨
强调明辨是非善恶,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坚守道德底线。
笃行
注重知行合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
三、时代意义与价值
学术导向:
既重视知识积累,更强调科学方法与实践能力;
人格塑造:通过“中庸”哲学,培养谦和、审慎的处世态度;
历史传承:延续孙中山“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使命感,激励校友服务社会。
校训贯穿教学、科研及管理全过程,成为中大人共同的精神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