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父子的名言主要有以下几条: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反映了孔子的“正名”主张,强调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必也正名乎!”。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在处理父子关系时,首先要明确各自的名分和角色,即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孝顺父母的重视,认为子女应该在父母身边尽孝,如果必须离开,也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说明孔子认为子女在父亲生前要观察其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观察其行为,并且要在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行为和之道,这才算是真正的孝顺。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这句话表明孔子赞扬闵子骞的孝顺,认为他的孝顺得到了周围人的认可和称赞。
这些名言都体现了孔子对家庭伦理和父子关系的重视,强调了孝道和家庭成员之间应遵守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