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百味的深刻感悟,以下是五首表达人生百味的诗词:
《望江南·超然台作》
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苏轼自请离京,赴杭州就任。1074年,他又被调往密州。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词人有家难回、有志难酬,与其苦闷,不如珍惜当下,“诗酒趁年华”。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写于苏轼在密州任知州之时。词人通过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接着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苏轼在仕途失意的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不得不佩服他这种胸怀天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很深的感情,公元1079年,他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缅怀恩师欧阳修,睹物思人,又由自己的坎坷经历想到恩师的遭遇,写下了这首词。感慨岁月蹉跎、人生如梦。恩师仙逝了,固然一切皆空,而活在世上的人,又何尝不是在梦中,人生既然不过虚幻,政治失意与挫折,算得什么呢?把那些不快乐的事情都可以丢掉,人生不要被各种失败和挫折所控制。不要让你的心灵随波逐流,任由外在环境所左右。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苏轼和朋友一起出行游玩,中途遇到大雨,大家都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不以为意,吟咏自若,缓步而行。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选择我行我素,有一种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人生的风雨和自然界的风雨又有何不同?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风雨、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临江仙·送钱穆父》
豪迈之气。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它(孤鸿)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宁愿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苏轼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生活都有问题,但他是乐观旷达的。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这些诗词不仅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百味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苏轼在面对人生起伏时,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以及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