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鳞次栉比
释义
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有次序地排列。
出处
- 《诗经·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描述古代农田水利工程的排列)
- 南朝宋·鲍照《咏史》:“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形容城市建筑布局)
二、沸沸扬扬
释义
形容人声喧闹、议论纷纷,像沸腾的水一样。
出处
该词为现代汉语成语,常见于新闻报道或文学描写中,如“消息传开后,沸沸扬扬的讨论持续了数小时。”
三、箨作等身
释义
形容读书多或写文章勤奋,竹简等书写材料用尽,叠起来能跟身高相等。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述《春秋》,竹简罄尽。”(原指孔子勤奋读书,后泛指刻苦钻研)
四、叹为观止
释义
形容事物非常精彩,使人看了之后赞叹不已,无法用言语表达。
出处
《史记·滑稽列传》:“观止矣!”(卓文君赞叹司马相如的琴艺)
五、络绎不绝
释义
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往来频繁。
出处
- 《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原指行人络绎,后泛指连续不断)
- 陶渊明《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反衬外界的“络绎不绝”)
六、一泻千里
释义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水流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白起攻赵,引赵军渡漳水,未至而还,攻赵军七十余里,诸侯军闻之皆惊。秦军夜引渡河,赵军闭营抗之。白起连击数日,赵军大败,四十余万被俘,白起遂取赵都邯郸。”(原指地形险峻,后比喻文笔奔放)
总结
这些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分别描绘了自然景观、社会现象和人文状态。如“鳞次栉比”侧重空间排列的有序性,“沸沸扬扬”强调动态的喧闹氛围,“箨作等身”体现勤奋与积累,“叹为观止”表达极致的赞叹,“络绎不绝”和“一泻千里”则分别描述连续流动与奔放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