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人地协调观
定义: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形成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
考查重点:分析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资源开发、城市化、环境污染等),评价人地矛盾的成因及解决措施(如生态修复、绿色能源应用等),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综合思维
定义:具备综合思维的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并进行系统化的综合与概括。
考查重点: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比较、时空演变推理等方法,将地理要素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全面的理解。
区域认知
定义: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差异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准确分析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探讨区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考查重点:把握区域特点,理解区域发展的规律,形成因地制宜的区域开发观念。
地理实践力
定义: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方式,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考查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地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还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地理能力与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