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商周时期。据史书记载,太史文仲在商周时期将糖放入面饼中作为行军的干粮,这被认为是月饼的雏形。这种早期的月饼被称为“太师饼”,以纪念文仲。
到了汉朝,张骞从西域引进了各种坚果,劳动人民将坚果放入面饼中烘烤,制作出了一种圆形的饼,称为“胡饼”。胡饼在汉代非常流行,并且成为中秋节期间的重要食品。
唐朝时期,月饼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唐高祖李渊在八月十五凯旋归来时,用胡饼犒赏三军,并将这种饼称为“月饼”。这一名称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成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
宋代的文献中也开始出现关于月饼的记载,当时的月饼被称为“宫饼”、“小饼”或“月团”。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非常普及,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综上所述,月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太师饼”,经过汉朝时期的“胡饼”,到唐朝时期正式被称为“月饼”,并在宋代和明代逐渐发展成为中秋节期间的重要食品和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