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在古文中的含义丰富,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本义:与“冰”相关
自然现象 指冰块或冰层,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床”(冰床)、“凌室”(古代藏冰室)。
地理名称
源于地名“淩水”(今江苏境内),后因水改称泗水而得名,是姓氏起源之一。
二、引申义
行为动作
- 侵犯、欺压: 如“凌辱”“盛气凌人”。 - 逼近
- 升高、跨越:如“凌驾”“壮志凌云”。
状态描述 - 杂乱、交错:
如“凌乱”“凌云”。
三、文学用法
在古诗词中常被赋予意境,如孟郊《寒江吟》中“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以“凌”表现鱼鸟因冰封江面而受到的限制。
四、词性变化
名词:积冰、冰室。
动词:积冰、凌驾、欺侮、升高。
总结
“凌”在古文中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核心含义与“冰”相关,但通过引申形成了丰富的动作和状态描述,成为汉语中极具表现力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