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的短篇名人事例如下:
王亚南:
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他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伽利略:
伽利略是意大利科学家,他否认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荷兰人发明的,而是按此方法制作了一个放大3倍的望远镜,后又经过改进,使望远镜一下子放大20倍。他用此观察星星,居然可以观察到木星的圆面,看到了月球上高低不平的环形山。
吕蒙:
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吕蒙,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孙权建议他多读书,吕蒙便开始读书。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最终被任命为都督,统领全国兵马。
车胤:
晋代的名臣车胤,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于是,他捉萤火虫放在口袋里,用萤火虫的光来读书。经过长年累月的苦读,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孙康: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但家中很贫穷,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于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孙康想到,如果捉十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此后,他就每晚靠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范仲淹: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匡衡:
西汉时期,匡衡为了读书,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他的勤奋好学最终使他成为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屈原:
屈原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鲁迅: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苏洵:
宋朝有名的文学家苏洵,小时辰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理解到念书很主要,以后起头发愤念书,抓紧一切时刻进修。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晚上起来就扎在书房里念书。他的妻子端了一盘粽子和一碟白糖送进了书房。将近午时时,夫人料理盘碟时,发现粽子已经吃完了,碟里的白糖却原封未动,而左右砚台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来,苏洵只顾埋头念书,误把砚台当成了糖碟。恰是凭着这种细心刻苦的精神,苏洵成为了文学大年夜家。
这些名人的勤奋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都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