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于子贡拒绝接受鲁国奖励的行为有明确的批评。据《论语》记载,子贡在齐国赎回了鲁国的一个俘虏,并拒绝了鲁国给予的奖励。孔子对此表示,子贡的行为虽然出于善意,但这样做会使得其他人不再愿意去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因为没有人愿意在做好事之后得不到任何回报。
具体来说,孔子认为,如果子贡接受奖励,其他人也会效仿,因为人们通常会在得到某种补偿后才愿意去做好事。这样,社会中的善行就会得到鼓励,并且能够持续下去。反之,如果子贡不接受奖励,其他人可能会认为做好事是一种牺牲,因而不愿意去效仿。
因此,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强调了做好事应当得到适当的回报,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人去行善,并且使得善行能够持续下去。这一观点在孔子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了他对于人性、道德和社会秩序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