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交友的小故事
故事一:季布的一诺千金
秦末时期,有个叫季布的人,以说话算数、信誉高而著称。当时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他的旧日朋友们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还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故事二:商鞅的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最终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变法也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故事三: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东汉时期,郭汲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次,郭汲到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询问原因,孩子们回答:“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在众多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由于郭汲在下一个县巡视的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提早一天返回。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对于重大的事情呢。
故事四: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
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诚信是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品质之一。通过诚信,我们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建立稳固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