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成语故事?

时间:2025-03-25 17:50:26 励志文案

清廉成语故事如下:

廉颇蔺相如

故事概述:春秋时期,廉颇和蔺相如都是名将和贤相。廉颇因战功卓著成为将军,蔺相如因清廉正直被选为秦国相。在秦国内外大势逆转时,廉颇听从蔺相如的建议,拯救了秦国的危局。尽管有人诱惑他,廉颇仍然坚持清廉,不受贿赂。蔺相如也在严格管控官员廉洁方面表现优异,为秦国的政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个故事传颂至今,成为了“廉颇蔺相如”的成语,警示人们要高度重视廉洁自律,不受扭曲的利益诱惑。

杨继盛

故事概述:嘉靖年间,杨继盛担任户部右侍郎,一心只想为官民造福,注重自己的操守和廉洁作风,从不收受贿赂,福利待遇也很少享受。他的清廉作风得到了人民的尊崇和爱戴,也受到了皇帝的嘉奖,成为后人防范腐败的楷模,也成为了清廉成语的来源之一。

郤缺

故事概述:公元前548年,晋国大夫郤缺受贿,被晋文公罚款2000斤货币。郤缺没有辞职,而是一分钱不退地交了罚款,并辞去了自己的职位。他说:“我既然犯法,应该受到惩罚。如果我不交罚款,就是亵渎的行为。”后来,郤缺的孙子郤至被国君任用,因为他的家族有着清白的历史,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

羊续悬鱼

故事概述: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有一个人叫焦俭,为人正直,有一天,他看见羊续生活得太清贫,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碰它。这件事情传开后,大家都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于谦拒礼

故事概述:明朝于谦曾在河南做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进京接受考察。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手下的人拦住他说:“您什么都不带,进京不送礼什么事都办不成。”于谦笑着提起两只袍袖风趣地说:“这就是我要带的东西。”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陶母退鱼

故事概述: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有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让陶侃深受教育。

晏婴一裘

故事概述:晏婴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宰相,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一件裘袍穿了30多年,已经很破了仍舍不得扔掉。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便打算赏赐他豪宅、马车等,但晏婴坚决不接受。晏婴廉洁奉公的精神流传于中华。

以廉为宝

故事概述:春秋时期,宋国国相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

却金暮夜

故事概述:东汉名臣杨震,通晓经籍、博览群书,为人正直、清正廉洁,有“关西孔子”之称。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前来拜访,并怀揣金子来送给杨震。杨震十分不高兴,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夜晚天黑,没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大感惭愧,怀揣金子,灰溜溜地离开了。杨震因此得号“四知太守”。

世代杨氏后裔

故事概述:宁德蕉城区赤溪镇杨氏后人还在杨氏宗祠的基础上建设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为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廉洁教育搭建了重要平台。

王恕引子

故事概述:明朝中期名臣王恕历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