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富五车”的成语故事,可概括如下:
一、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庄子·天下》,原文为“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描述战国时期思想家惠施因藏书丰富而得名。惠施博学多才,涉猎天文、地理、逻辑等领域,家中藏书以竹简为主,数量庞大到可装满五辆车。
二、核心典故内容
惠施的博学
惠施以“天下无物不变,无时不动”著称,主张事物相对性。他通过五车书展示广博学识,常与人辩论时旁征博引。
庄子的评价
庄子虽与惠施观点不同,但仍认可其学识渊博,称其“学富五车”,并补充道:“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指其学说杂乱且部分言论不中肯)。
三、成语演变
原指书籍数量庞大,后演变为褒义,现多用于形容人学识渊博、才思敏捷,如《镜花缘》中李汝珍用“学富五车”赞颂才学。
四、相关对比
与“才高八斗”(曹植)相比,“学富五车”更侧重学问的广度,而“才高八斗”则强调文学造诣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