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这种语言形式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歇后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原始意义的歇后语:
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也叫“缩脚语”。例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就是用来影射“妻”,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
扩大意义的歇后语:
在北京叫俏皮话,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例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
歇后语在实际运用中,可以隐去后文,以前文示意,也可以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例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歇后语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还提示人生的哲理,有的反映民间的生活趣味,有的则伴随着动人的历史故事或传说。它们从不同侧面总结人们的社会生活经验,从而揭示美善与丑恶、真诚与虚伪,或歌颂或鞭挞,或讽刺或劝戒,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总的来说,歇后语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语言形式,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谐音双关,使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并记忆这些富有意义的语言知识,从而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