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汉代刘向的《新序·杂事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表面上声称喜欢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喜欢,甚至可能对该事物怀有恐惧和反感的心情。
故事讲述的是叶公非常喜欢龙,他的家里到处都是龙的装饰,从衣物到家具,无一不刻着龙的图案。然而,当真正的龙得知这一情况后,来到叶公家中,叶公见到真龙后却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这个成语通过这个典故,讽刺了那些言行不一、名不副实的人。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喜欢它,甚至可能害怕或反感它的情况。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做事情要诚实、表里如一,不要盲目追求表面现象,而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