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作为清代讽刺小说,其比喻手法贯穿全篇,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人物性格与社会现象。以下是书中典型的比喻手法句子摘抄及解析:
一、社会现象类比喻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通过地理变迁比喻世事无常,强调富贵与贫贱的轮回,如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对比。
“金钱至公,礼法至私”
以“金钱”象征普遍价值,“礼法”代表特殊利益,揭示官场腐败本质,如“清知府”却积聚财富的讽刺。
二、人物性格类比喻
“张静斋使心害身”
通过“张静斋为自保而诬告和尚”的行为,比喻因过度算计而反害自身,体现人性贪婪的后果。
“范进中举前后的反差”
用“穷困潦倒”与“中举后疯癫”对比,比喻科举制度对个人命运的极端影响。
三、行为特征类比喻
“牛鬼蛇神”喻指伪君子
如严监生临终抓灯盏的情节,用“牛鬼蛇神”形容其吝啬至极的性格。
“守成难”与“创业难”
通过对比“守成”与“创业”的艰难,比喻安于现状与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冲突。
四、自然意象类比喻
“荷花凋零”象征世态炎凉
如“荷花苞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后无人问津的描写,隐喻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悲哀。
“浓云密布后透出阳光”
用天气变化比喻困境后的转机,如范进中举前的压抑与成功后的豁然开朗。
这些比喻手法不仅丰富了文本的表现力,也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伦理困境与人性弱点。通过具体情节与意象的结合,吴敬梓成功塑造了众多典型形象,使《儒林外史》成为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