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人迹罕至,汉语成语,拼音是rén jì hǎn zhì,意思是 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汉代文学家荀悦的《汉纪·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成语用法:
人迹罕至为主谓式结构,可以用作宾语或定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
例句:
1. 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2. 南城县东百余里龙门山,山颠有寺,幽僻孤寂,人迹罕至。
3. 那座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保留着原始而神秘的自然生态。
4. 在学术研究的某些前沿领域,也有许多尚待探索的“人迹罕至”之处。
相关成语:
近义词包括荒山野岭、穷乡僻壤;反义词有人来人往、人山人海。
感情色彩:
该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色彩,但也可以用于中性描述,侧重于表达某个地方的荒凉和偏远。
希望这些解释和例句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人迹罕至”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