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学主要教授的课程包括:
修身: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读经:
学习儒家经典,培养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理解。
作文: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如何表达思想和情感。
习字:
练习书法,提高书写能力。
史学:
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舆地:
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
算术:
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操:
进行体育训练,增强体质。
此外,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课程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课程包括8门,而高等小学堂课程则包括11门。光绪二十九年的《奏定初等小学章程》则规定初等小学堂课程包括8门,高等小学堂课程包括9门。
这些课程旨在全面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