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露宿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ng cān lù sù,指在风里吃饭、露天睡觉的生活状态,通常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艰苦条件。具体解析如下:
一、字面含义
风:指在风中进食
餐:指露天吃饭
露:指在露天过夜,常与“风”结合使用
宿:指住宿、过夜
二、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诗句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现多用于形容行旅或野外工作的不易。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栉风沐雨、草行露宿、餐风饮露
反义词:安逸舒适、高楼大厦、温饱有余
四、用法示例
谓语:
一路上虽然风餐露宿,但战士们情绪饱满,斗志昂扬
定语:
他们风餐露宿地完成了艰巨任务
状语:
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风餐露宿以谋生
五、相关成语对比
风餐露宿:侧重描述艰苦的行旅生活,如“风餐露宿六百里”
栉风沐雨:更强调在风雨中奔波,如“栉风沐雨四十载”
草行露宿:突出草率行进的辛苦,如“草行露宿度春秋”
通过以上分析,寒风露宿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环境艰苦的成语,更蕴含了古人对旅途艰辛的豁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