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旨在通过多方面的管理措施,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一、五项管理核心内容
作业管理 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避免机械、无效作业,教师需全批全改且不布置家长作业。
加强作业指导:通过面批讲解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睡眠管理
保障充足睡眠时间:小学生每天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合理安排作息: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校外培训机构结束时间不晚于20:30(线上不晚于21:00)。
睡眠监测与评价:将睡眠状况纳入体质健康监测体系。
手机管理
严格手机进校规定: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特殊情况需经家长同意并统一保管。
建立沟通机制:通过校内电话、班主任热线等方式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读物管理
严格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建立读物审核机制,禁止传播有害信息。
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图书馆、班级读书会等形式培养阅读习惯。
体质管理
增加体育课时:确保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完善体质健康监测:将体质数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二、双减政策核心目标
减轻作业负担: 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提高完成效率,避免机械重复作业。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促进全面发展:通过作业育人功能、课后服务、综合素质评价等机制,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
三、家校共育建议
家长层面
控制作业时间,避免盲目追求完成速度;与教师沟通作业难度,避免额外负担。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培养规律作息习惯。
科学引导手机使用,关注孩子信息素养。
学校层面
完善作业公示和评价机制,确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
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和辅导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通过以上措施,旨在构建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让教育回归本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